搜索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外事动态
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在“无污染世界之友小组”防治荒漠化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同事:

  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此次防治荒漠化问题的“无污染世界之友小组”专题会议。

  首先我感谢肯尼亚常驻代表卡马乌大使倡议组建“无污染世界之友小组”。在卡马乌大使领导下,之友小组首次会议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积极成果。

  今天,我和卡马乌大使共同主持之友小组第二次会议,重点讨论应对荒漠化问题。荒漠化威胁着世界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防治荒漠化涉及改善生态环境、消除贫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这表明了国际社会高度重视防治荒漠化,坚决遏制荒漠化的态度和决心。

  我愿介绍中方对防治荒漠化的理念和做法,期待各方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中方高度重视防治荒漠化,过去几十年,经过不断探索,中国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同推进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方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樵、禁垦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措施,不断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

  二是通过综合施策,增加荒漠化防治和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注重综合运用科技、法制和政策等手段,鼓励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切实提高防治荒漠化的水平和质量。

  三是通过重点项目,总结推广成熟防沙、治沙技术和模式。中方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重点区域治理。重视民众经济利益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开发并行,通过高效节水种植、养殖、精深加工等现代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和光伏发电等促进民众增收。

  在中方多年防沙治沙实践中,形成了两项重要技术。

  一是“草方格治沙技术”。草方格技术通过将麦草、芦苇、稻草等在沙漠中制成方格,同时栽种柠条、沙柳等灌木,使地衣、蕨类、草本植物、灌木和半灌木交替生长,变沙地为绿洲,全面提高受荒漠化影响严重国家的防沙治沙能力和水平。

  二是菌草技术。菌草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对环境条件要求低、可在100多天内即达到固定流沙、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有助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沙漠化。巨菌草和普通沙漠植物沙蒿相比,根重是其5.6倍,根数量是其20倍,根长是其1.11倍,一株巨菌草固沙面积能达15.2平方米。

  经过菌草技术改良的土壤,可种植经济作物,在防沙、固沙的同时,给沙区民众带来经济效益,为治理荒漠化、应对水土流失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自2006年以来,中方在卢旺达尼罗河上游开展治理水土流失,有关试验表明,种植巨菌草当年土壤流失量比传统农作物减少97.6%,种植菌草套种玉米土壤流失量比传统作物减少89.1%,水流失量减少80%以上。

  各位同事,

  中方在做好自身防沙、治沙工作的同时,还积极通过南南合作推进防治荒漠化国际合作。中方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机制重要合作内容,在埃及等国建立防沙治沙技术示范中心,举办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

  2016年6月,中方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推进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今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举行。中方期待各国加强防治荒漠化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交流,推进防沙治沙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向前发展。中方愿同国际社会携手努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谢谢大家。

相关附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保定道9号
电话:022-63085856
主办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