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这两年的帮扶政策,村里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3万余元,今年准备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确保村集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蓟州区马伸桥镇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栋介绍说。3月11日,天津市外办在该村开展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专题”学习实践活动,外事干部与村新任两委成员交流工作心得、探讨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共同肩负“巩固拓展帮扶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使命。
在平菇大棚,一排排菌棒垛长满了蘑菇,这些蘑菇大棚就是市外办援建石家庄村的温室大棚,这些温室大棚在去年7月份投用使用以来,正好赶上平菇快速生长的季节,长得快的时候,一天可以采摘两次,而平菇市场需求量大,销售稳定,“十一”假期和中秋节假期,平时20元一筐的收购价格,涨到了50元一筐,仍然有人抢着收购,二三个月,大棚就给村里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入。
依靠这些大棚,村民们可以到大棚打零工,一个月可以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而卖了蘑菇的钱,又让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这些钱用于交全村家家户户的水电和村里路灯、监控等公共设施的电费,让全村老百姓都受了益。
除了援助修建温室大棚,市外办还给蓟州区马伸桥镇的石家庄村、北辛庄村修建了日间照料中心。这两个村地处于桥水库“黄线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外打工,长期分离使子女无法照料父母,村里老年人特别是那些高龄、空巢、独居老人,面临着无人照料、孤独寂寞的养老困境。为此,市外办帮扶干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两村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里面设立了操作间、就餐区、休息区、疗养区等,老人在这里就餐一天只要8元钱,老人们还可以在休闲室里打扑克、下象棋、打乒乓球,或在农家书屋读书看报,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问题,而且还能充实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能享受到“结对帮扶攻坚”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像石家庄村的日间照料中心每天就为15位留守老人、残困家庭提供伙食保障,很多村民都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立,终于让他们安安心心地出门打工了。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把收入补贴到日间照料中心,把好事办好,让群众切身感受党的温暖,享受发展成果,体会到党就在我们身边。
“外办的帮扶干部一刻都不闲着,连口水都不喝,就忙着帮村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王国栋说。而在帮扶过程中,市外办的帮扶干部们也与村民们结下了深情厚谊,从听不懂方言土话,到跟村民们亲如一家,帮扶干部们付出的真情、换来了百姓的真心。市外办的帮扶干部们说,能亲身参与脱贫攻坚这一重大行动,感到光荣也体会到了责任。今年“全国两会”,国家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要继续为老百姓提升幸福指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市外办围绕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专题学习教育,放在结对帮扶村这个“大课堂”,坚持学史力行、践行“外事为民”理念,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外事工作的生动实践。
天津市外办主任栾建章说,在对口帮扶的工作中,市外办扶贫干部融入“情”字,将对百姓的深情与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帮扶工作回头看工作,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做好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并做好宣传,发挥外事资源优势,讲好天津故事、蓟州故事,在农业技术输入、农副产品输出等方面拓展渠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