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外交之声
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在《巴西利亚邮报》发表署名文章

2016年2月23日,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在《巴西利亚邮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而非“麻烦制造者”》,全文如下:

近来,在我同巴西朋友的交流中,中国经济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新年伊始,中国证券市场和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能否适应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甚至疑虑,国际社会对此的评论、预测也非常多。在中国经济体量日益增大、对世界经济影响日益明显情况下,这种关注可以理解,同时也更突显了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回首2015年,中国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总体平稳”表现在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没有大起大落波动。根据最新统计数字,2015年中国经济在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6.9%,增量超过6千亿美元,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失业率维持在5.1%左右的低位。

“稳中有进”表现在经济结构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已经占到GDP的“半壁江山”,比第二产业高了10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加快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驱动转变。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6.4%,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进中提质”表现在创新的蓬勃发展。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5.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1个百分点,网上零售等新业态增长31.6%,新能源汽车增长1.6倍,工业机器人增长42%。

中国经济在“保质保量”方面的上述稳健表现,使得中国继续担纲世界经济“引擎”。2015年中国进口总额1.6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对外直接投资1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的实物量和占全球份额继续增加。2015年原油进口量增加8.8%,创历史新高,铁矿砂进口增长2.2%,大豆进口增长超过44%。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5%以上。据估算,如果刨除中国经济的增长,201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将由3.1%降为2.4%。

展望2016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需妥善应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严峻挑战。但中国有能力通过创新宏观调控,优化产业政策,克服困难,管控风险,保持经济发展动能。这一信心主要来自“三大支撑”。

一是基本面支撑。中国经济市场广阔,潜力大,韧性强。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构成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源。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2008年以来累计增加35万亿元,具备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的条件。外汇储备超过3.3万亿美元,为应对外部金融风险提供足够“缓冲”。

二是体制政策支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将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改革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二是继续围绕破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以带动有效需求,补上投资短板, 扩大居民消费,拓展新的增长领域。三是继续用好和盘活财政、金融增量和存量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支持,更多惠及“三农”、小微企业和服务业等。

三是创新支撑。中国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互联网+”、“中国智造”持续发力;深化简政放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动能。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各类众创空间2300多个,各类科技孵化器2500多家,并且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去年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超过1.2万家。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将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加强与世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融合,打造命运共同体。中巴是全面战略伙伴,虽然两国均面临经济爬坡过坎的挑战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但中巴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前景依然看好,相互合作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巨大。只要我们正确、客观地认识彼此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坚持相互借重,坚持把彼此发展当作重要机遇,坚持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不断发挥互补优势,就一定能够共渡难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共同发展。

相关附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保定道9号
电话:022-63085856
主办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