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外交之声
驻罗马尼亚大使徐飞洪接受罗《经济学家》杂志书面采访

  近日,驻罗马尼亚大使徐飞洪接受罗《经济学家》杂志书面采访, 阐释中罗经贸合作特点、前景和重大项目进展,并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发展目标进行展望。2016年4月26日,该杂志以《中国企业投资罗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为题,在封面和主要位置刊登徐大使照片及采访全文。采访内容如下:

  《经济学家》杂志:罗马尼亚同中国经贸关系有哪些特点?如何激发两国经贸合作活力?

  徐大使:近年来,在中罗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关系克服全球经济低迷等诸多困难,总体保持稳定,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中国在罗马尼亚贸易伙伴中排名提升,罗出口种类更加丰富。据中方统计,2015年,双边贸易额近45亿美元,中国超过俄罗斯成为罗第11大贸易伙伴和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罗对华猪肉、奶制品和蛋类出口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95%和251%。二是中国对罗投资稳步增长,合作方式日趋多样。据罗方统计,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在罗设立企业近1.2万家,投资额超过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8%;中国企业拟通过控股收购哈萨克斯坦企业并全资持有Rompetrol石油公司。三是基础设施领域合作项目进展顺利,领域更加广泛。去年11月,中国广核集团和罗国家核电公司签署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项目备忘录。塔尼塔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罗维纳里火电建设改造等项目谈判进展顺利。此外,中国企业还在积极参与罗保障性安居房建设等项目。

  进一步激发两国经贸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是双方的共同意愿,需要两国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首先双方政府应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为经贸关系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中国政府鼓励企业积极与罗伙伴开展合作,发掘有进口潜力的产品,扩大贸易规模,加强投资合作,增加对罗投资,参与罗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希望罗方与中国有关部门积极协商,加快解决相关农副产品输华的技术性问题;排除干扰,坚定信心,为中国企业参与有关工程项目招投标创造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竞争环境。其次是双方企业应增进交往,寻找商机,成为双方经贸发展的主力军。应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在对方国家主办的各类展会和洽谈活动,加深对对方市场和合作伙伴的了解,抢抓市场商机,开展互利合作。三是更好发挥地方和中介组织的积极性,为双方企业开展合作提供各类服务。要利用好友城等合作机制,将地方合作打造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动力。中介机构要在信息咨询、纠纷解决等方面更加主动有为,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保驾护航。四是加强在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内合作,争取相关项目落地生根。应根据现有合作机制和各项举措,结合双方合作实际和具体项目,更好发挥有关政策和措施的作用,推动其早日在罗开花结果、见到实效。

  《经济学家》杂志:罗方对中国投资有很高期待。请您简要回顾中国在罗投资情况。中国对罗投资项目进展如何?

  徐大使:中罗两国传统友好,中国政府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原则积极“走出去”,扩大对罗投资,实现互利双赢。目前,中国企业在罗投资虽然数量很多,但项目规模偏小,金额不大,且集中在批发零售等领域,大型投资项目和生产型企业数量偏少。从2015年底的数据看,中国在罗设立的企业数量占罗外资企业总数的6%,但金额仅占1%,在罗外资来源国中排名第19位。中国在罗有代表性的投资项目包括卷烟厂、自行车组装厂以及印刷制版厂等,长期以来为罗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和增加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前几年,为响应罗政府发展绿色能源的倡导,中国企业在罗投资建设了大量风能和太阳能电站项目,目前大多已并网发电,但受罗绿证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近几年来罗进行投资考察的中国企业呈增多趋势,涉及汽车配件、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但因多种原因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投资建设罗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也持积极态度。随着罗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政策的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来罗投资兴业,造福罗马尼亚人民。

  《经济学家》杂志:中国企业对两国地方经贸合作哪些领域感兴趣?

  徐大使:中国企业愿与罗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经贸合作,目前重点希望加强在农产品和食品贸易、农业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中方将继续支持两国地方在工业园区建设和产能合作等方面分享经验、加强交流,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总体发展。

  《经济学家》杂志:前不久中国“两会”确定了今后几年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哪些条件?

  徐大使:“两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奋斗目标,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近两年完成了180多项改革措施,包括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减少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举措,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启动《中国制造2025》等。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将继续在市场、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对外开放、民生等领域推出一些力度大、措施实的改革方案。

  同时,中国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办好在中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推动世界经济创新增长,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加强与各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建设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地区国家持久和平相处、联动融合发展。深化南南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懈努力。

  《经济学家》杂志:在一些国有企业亏损情况下,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根本是什么?

  徐大使: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比如,中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

  因此,中国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当前的重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们将从生产端入手,重点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性变化。

  我们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赋予地方更多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我们还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学家》杂志:中国如何看待国际原材料市场?

  徐大使: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原材料价格下跌、进口需求下降、要素成本持续上升。据统计,2015年国际油价累计大跌超过30%。

  受全球贸易低迷影响,中国去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但仍有高达约3.7万亿美元的总量,并且进口的大宗商品实物量未减反增。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加了8.8%,大豆进口量增加了14.4%。中国的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将进一步刺激对国际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需求,拉动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经济学家》杂志:请您根据中国经济情况,简要谈一谈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

  徐大使: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主要特点是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交织,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分化。发达经济体复苏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全球贸易继续显现下降态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1%,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世界贸易量增长仅为2.6%,全球贸易复苏缓慢。一年内25个国家58次实施了降息措施或施行宽松货币政策;38个国家和地区本币兑美元贬值超过6%。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而且稳中有好的态势,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增量超过7000亿美元,比前几年两位数增长下的增量还要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目前全球经济总量逾73万亿美元,中国占近15%,美国约占24%,欧盟约占17%。201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进口总额1.68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2位;对外直接投资1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今后5年,中国将致力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与世界各国谋求更多伙伴式的经济合作。中国将继续推动与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相关附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保定道9号
电话:022-63085856
主办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