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外交之声
驻东盟大使徐步在东盟成立50周年暨中国—东盟关系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7年7月14日,雅加达)

尊敬的印度尼西亚外交部东盟事务高官何塞阁下,
尊敬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副秘书长穆赫坦阁下,
各位使节,各位学者,朋友们,

  欢迎大家应邀出席今天的研讨会。

  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东盟奉行独立自主、中立和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探索并坚持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加强内部团结,化解地区纷争,使东南亚从动荡走向稳定,从对抗走向合作,从贫穷走向繁荣。东盟已经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组织,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

  中国和东盟是陆海相连的亲密近邻。双方1991年启动对话进程,2003年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6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和东盟关系已发展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强劲、最活跃的一组关系,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政治关系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高层往来频繁,各层级、各领域对话机制日益成熟。作为东盟对话伙伴,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建立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第一个同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这些“第一”反映了中国对发展与东盟关系的坚定承诺,有力带动了东盟同其他对话伙伴的关系发展,为东亚合作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经贸合作飞跃发展。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目前已经完成升级谈判。双方贸易额从1991年的近80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4522亿美元,增加近56倍。中国连续8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6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累计投资额从1991年的5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779亿美元,增加近355倍。

  ——人文交流更加密切。过去几年里,我们举办了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文化合作年、海洋合作年、教育交流年,今年是双方旅游合作年,体现了双方对于加强人文交流的热情与愿望。2016年,双方人员往来已突破3800万人次,相比2003年的387万,增长近10倍。每周有2700架次航班往来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境外游客来源地。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倡议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愿与东盟国家一道,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合力应对全球和地区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习近平主席的倡议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勾画了美好蓝图。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对地区一体化进程造成干扰。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给地区的安宁稳定蒙上阴影。面对全球性挑战和地区性难题,任何一国均无法独善其身。建立合作共赢、安全共担、发展共享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承载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顺应当今时代的潮流要求,也符合东盟国家的根本利益。

  然而,客观地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虽已具有坚实基础,但仍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双方战略互信还不够深。中国与东盟国家社会制度、宗教文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尤其随着国际和地区环境的深刻变化,双方对彼此认知出现差距,甚至疑虑。一些舆论有意炒作争议,而非弥合分歧,为构建互信增添了困难。

  二是双方合作水平还不够高。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双方合作的“低垂果实”几乎摘尽。随着合作步入“深水区”,双方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突破瓶颈,在深化既有合作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始终保持双方合作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双方人文交往还不够多。双方人员往来数字看起来不少,但相比中国与东盟近20亿的总人口,这个数字并不匹配。东盟67%的人口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中国也有超过4亿青年人口,如何加强青年之间的交流,双方可以大有作为。

  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站在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克服挑战,携手合作,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一是聚焦和平与发展的大方向。始终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视彼此为自身发展机遇,尊重各自国情和发展道路,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就地区发展和彼此政策走向等加强对话,增进了解,减少猜忌。至于一些绕不开、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应求同存异,友好协商,妥善管控,显示双方关系的成熟理性。

  南海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与个别东盟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并非中国同东盟整体间的问题。近几年,个别国家借炒作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东盟关系,破坏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的良好氛围。我们应以坦诚的态度,以合作的方式,以面向未来的胸怀处理好这一问题,牢牢把握中国—东盟战略关系的大方向。

  二是共绘合作共赢的蓝图。结合各自优势和发展需求,对接发展战略,打造更高版本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重点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的对接,深化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成果尽快落地。中方愿通过积极参与并推动澜湄合作、东盟东部增长区等次区域合作机制,协助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

  三是拉紧民心相通的纽带。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科技、环保、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青年、媒体、智库和地方交流,将人文合作打造为双方关系的第三大支柱。中方将派出更多志愿者,支持东盟国家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事业发展。用好今年中国—东盟旅游年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周年平台,加强旅游和教育合作。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不仅需要双方政府的引领,也需要双方智库及广大专家学者的参与。希望在座各位学者专家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献计献策。

  最后请允许我对会议合作方、印尼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特别是对艾迪主任表示感谢。他的有力领导是这次会议得以顺利举办的重要保证。

  谢谢!

相关附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保定道9号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