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外交之声
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基尔世界事务论坛上的演讲:《改革促进中国发展,开放推动世界进步》

(2018年12月6日,英国基尔大学)

尊敬的基尔世界事务论坛主席博因顿先生,
尊敬的基尔大学校长麦克米兰(Trevor Mcmillan)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感谢基尔世界事务论坛的盛情邀请和基尔大学的热情接待。博因顿主席告诉我,我是第一个在基尔世界事务论坛发表演讲的中国大使,我对于创下这项新记录倍感荣幸。

  博因顿主席希望我介绍一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话题可谓恰逢其时。今年恰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40年来,从解放思想到锐意改革,从与世界接轨到深度融入世界,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国古人说:“四十而不惑”。所谓“不惑”,就是对事物发展变化有了清晰了解,对自身选择不再疑惑。今天,我想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谈三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我认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深刻的、历史性的。

  首先,中国经济实现了划时代的腾飞。40年前,中国GDP总量仅为1750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经济比重只有2%。今天,中国GDP总量达12万亿美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33.5倍,占世界经济15%左右。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创造了二战后一个国家GDP增长持续时间最长、增长率最高的世界纪录。

  目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量子通信等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高铁、移动通讯、核电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以高铁为例,中国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每天早上8点,就有1700多列高铁在中国版图上穿梭,平均84秒就有一辆高铁驶过最繁忙的上海站。上个月我回国述职,乘坐了从北京至南京的高铁,1000多公里仅需4个小时。上周,我乘火车去苏格兰鹰谷开会,不到600公里的路走了整整6个小时。现在,英国朋友问我,英国什么时候会有中国式的高铁?我说,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移动支付用户已经超过5亿,正引领全球支付体系迈入新时代。每年11月11日,中国有一个类似“黑色星期五”的网购狂欢节。今年“双11”当天,网购成交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英年度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第二,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4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全面小康,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要求。中国绝对贫困人口从7.7亿减少至3000多万,累计减贫7.4亿人,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中国已建成分别覆盖超过9亿人和13亿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络。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连续多年“跑赢”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中国已经形成规模为4亿多的世界上最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数字已超过美国总人口,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大幅提升。举例而言,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老百姓家庭的消费水平是百元级的,即“三转一响一咔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和照相机;到了80年代,家庭消费水平升级为千元级的,即“三机一箱”--电视机、洗衣机、录放机和电冰箱;到了九十年代,家庭消费水平是万元级的,即“两电一调”--电脑、电话和空调。进入21世纪,中国百姓家庭消费水平晋升为十万到百万元级,消费水平以汽车、住房和旅游为代表。

  第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等理念,其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文件,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从事商贸、投资、求学、旅游等活动。2017年中国在境外设立企业超过3万家,在海外劳务人员约100万,留学生约137万。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超过1.3亿人次,同比增长7%。上个月,我们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迄今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额达578.3亿美元。英国是博览会主宾国之一,安德鲁王子和福克斯国际贸易大臣率50多家英国企业参会,双方签署了约20亿英镑的合作协议。

  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仍很突出。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71位,人类发展指数全球位列第91位。中国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8000多万残疾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超过2亿,每年需要解决就业人口就达1500万。我曾在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甘肃省担任省长助理,深知中国发展挑战巨大、任务艰巨。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前进道路仍然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13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攻坚克难,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个问题,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一个国家的道路走得对不对、好不好,要用事实来说话,要看这个国家发展得怎么样、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中国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中国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历史上,中国曾经尝试过不少外来制度,但都水土不服,无法生根。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选择的、最适合中国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富强”。

  二是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开放就需要包容。包容就是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把世界多样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包容就是要推动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交融互鉴,把文化差异性转化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上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紧密依存、利益深度交融,达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已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已经不合时宜,本国优先、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开放包容、和平合作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三是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合作共赢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改革开放40年,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方式始终是通过合作共赢实现的。中国始终认为,考虑自身利益,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必须同舟共济,努力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在普惠中追求共赢。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它源于中国,惠及世界,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平台。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写意画”走向“工笔画”。截至今年9月,中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3个城市,去年初义乌—伦敦班列顺利实现首次往返。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或升级了5个自贸协定,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860多亿美元,其中在沿线国家建立82个经贸开发区,吸引6000个项目,创造24万多个工作岗位,给当地创造税收几十亿美元。明年,中国还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欢迎英国各界朋友积极参与。

  第三个问题,中国的变化将来给世界带来什么?我认为,中国将在世界上发挥三个作用:

  首先,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建设者。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之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宁愿自己承受压力,支持周边邻国渡过难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压舱石,并为之后的复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真诚朋友和密切伙伴。中国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培训人员等各种方式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脱贫。中国迄今已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发展援助。中国的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尊重受援国的需要,助力提升各国的自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欢迎。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进一步凝聚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55方、26亿人民团结合作的意愿和共识。会上,中国为下阶段中非务实合作提出了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决定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同时免除部分非洲国家债务。

  第二,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特殊责任。在世界战火纷飞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中国维和人员的身影。中国已经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安理会五常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已累计派出3.7万人次军警官兵参与维和行动,有21位中国军人和警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军舰连续10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先后保护了6000多艘船舶的安全,其中也包括英国商船。中国已组建完毕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及常备维和警队。此外,中国在非洲部署了首支直升机分队,为联合国及有关国家维和人员开展多项培训。

  中国参与了当今几乎所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在朝核、伊朗核、缅甸、阿富汗、叙利亚、南苏丹、反恐等问题解决进程中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积极推动美朝接触和南北关系缓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是世界秩序的捍卫者。当今世界正处于重要十字路口,国际规则受到冲击,多边机制面临挑战,国际局势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坚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还是听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蔓延?这是关系到各国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中国始终认为,在国与国交往中,存在差异和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按照公认的国际规则,以务实和建设性方式管控和化解分歧。因此,我们积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制,反对任何一方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取舍或选择规则。

  中国始终积极融入现行国际体系,参与了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时15年,尽管付出了代价,但我们履行了所有承诺,坚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愿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核心价值、保障发展中成员发展利益、遵循协商一致决策机制的基础上,与英国及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推进世贸组织改革。

  大家都很关心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在不久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成功会晤并达成共识,同意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这是一个积极进展。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双输。我想强调的是,有些人根据几百年来大国兴衰的历史,认定国强必霸,认为中国今后也会称霸,甚至会挑战和取代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这是一个重大战略误读和误判。中国坚持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一条有别于其他大国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既不会去成为谁,也不会去挑战谁,更不会去取代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按照规则和共识予以妥善解决。中国的立场,不仅是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在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维护国际规则秩序,维护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中国对世界的理解。中国是一本厚重的书,这本书里没有对外侵略,没有奴役他国,没有国强必霸,有的是“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中国逻辑,有的是“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中国智慧,有的是“平等协商,劝和促谈”的中国方案。希望今天我的演讲能作为大家今后阅读中国这本书的一个序章。我期待大家不断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希望中英两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努力,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 ※ ※

  2018年12月6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应邀在英国基尔世界事务论坛(Keele World Affairs Lecture Serials)上发表上述演讲,该论坛400名会员出席。演讲后,刘大使还就中国老龄化及计划生育政策、新疆、西藏发展及少数民族政策、修宪、城镇化、野生动物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人权、中美关系、朝核问题、英国脱欧等回答了听众问题。

  基尔世界事务论坛于1980年在基尔大学支持下创立,系欧洲最大民间公益性学术团体。该组织每周四举办论坛,邀请英政要、外国驻英大使、知名学者等发表演讲。刘大使是该论坛成立以来第995位演讲者。

相关附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保定道9号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0935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02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