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先生,
尊敬的英国皇家学会副主席卡特洛教授,
尊敬的英国议会上院前副议长贝茨勋爵,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英国皇家学会,出席由欧美同学会举办的第十七届“21世纪中国论坛”。首先,我谨向远道而来的陈竺会长和代表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一轮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与金融相互交融,正对世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本届论坛聚焦“中英科技与金融合作”主题,可谓恰逢其时。
十天前,我们刚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通信、超级计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5G网络、移动支付、高速铁路等领域世界领先。70年来,中国金融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以及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各国的互利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体现了大国担当。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各国共同创造更多合作机遇,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65周年。65年来,中英关系历经风雨,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成功国事访问,开启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两国各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今年6月,双方成功举行第十次经济财金对话,在金融、创新等领域达成69项成果,为中英深化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我认为,两国科技、金融合作有三个突出特点,面临三个重要机遇:
第一,基础坚实。1978年中英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41年来两国科技合作不断深化。2017年,中英两国共同制定《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双方科创合作成果丰硕。英国已成为中国在全球的第二大科研合作伙伴国。金融合作则是中英合作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领域。英国在西方大国中首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率先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伦敦已成为中国之外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和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今年6月,中英成功启动“沪伦通”,开创了中国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先河。
第二,优势互补。英国是科技强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创新经验、独特的创新文化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中国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强、人才储备丰富、创新创业活跃,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伦敦是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和充足的人才资源。中国金融业正在加快对外开放,今年7月已宣布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中英在科技、创新、金融等方面互补优势显现,有望形成“1+1大于2”的效果。
第三,前景广阔。在脱欧背景下,英国提出建设“全球化英国”和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战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高水平的创新供给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展望未来,中英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一带一路”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必将为两国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新技术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传统金融业态,其中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金融科技(Fintech)——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科技正成为中英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机遇。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市场需求广阔,其中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英国在支付和消费金融、数字化银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经验丰富,创立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沙盒”模式。双方可进一步加强优势互补,扩大对金融科技企业支持和引导,引领建立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新规则,为全球数字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字普惠金融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双赢、互利多赢。
女士们、先生们,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英两国都高度重视创新,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双方应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开放创新,深化合作共赢,共同引领国际创新合作,打造更多创新成果,造福中英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最后,预祝今天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