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加强中国与东盟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天津市水上运动标志性品牌,2023中国—东盟大学生赛艇嘉年华在天津海河水上运动中心火热开赛。本次赛事由天津大学、天津市体育局、天津邮轮游艇协会主办,天津大学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天津市水上运动协会、天津学生赛艇联盟共同承办,共吸引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9所高校170余名运动员“艇聚”海河,精彩的比赛引得观赛市民喝彩不断。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副馆长尚慕甘先生(Sanmugan Subramaniam),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参赞、主任诺茹·胡达女士(Nurul Huda),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林伟豪,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于梅,天津市教育两委人事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陈长征,天津市教育两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俊艳,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天津邮轮游艇协会会长苏建民出席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巩金龙主持。
巩金龙首先代表天津大学致欢迎辞。他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这一友好节点,大家齐聚天津母亲河开展赛艇运动交流活动,不仅是庆祝与纪念,更是表达了我们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愿景。天津大学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继续发挥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载体作用,为中国和东盟高校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多更好更务实的平台;同时也会以体育文化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天津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打造天津在国际交往中一张“蔚蓝”的名片。
李克敏表示,2023年天津市体育局努力推动把天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动之都”,实施高端赛事引育行动和全域运动空间优化行动,深入开展国际体育文化赛事交流,着力打造国家级水上运动基地与海河水上运动带,为广大市民及在津工作学习的外国朋友们提供更多健身、休闲载体,共享天津城市发展成果。
贾鹏表示,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双方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中国与东盟教育领域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学校之间、学者之间、学生之间已有的各种交流机制加快激活,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旺盛活力。天津大学始终是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相信在中国和东盟各国高校积极参与下,在天津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高校赛艇嘉年华将成为天津大学和天津市与东盟友好交流的新名片。
陈长征对中国-东盟大学生赛艇嘉年华活动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天津作为滨海城市向海图强发展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勇气与智慧。赛艇比赛同样需要勇气与智慧,因此它也成为世界主要名校都十分热衷的学生活动,期待通过这项赛事能够为天津市汇聚更多名校基因与青年力量,期待着大家的友谊能够在这里扎根成长,向着世界扬帆远航!
Sanmugan Subramaniam代表马来西亚大使馆在致辞中赞赏天津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努力与贡献,特别是由天津大学发起建立的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以及牵头建立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为中国与马来西亚高校进行教育研究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有效平台。希望以此次赛艇比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中马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
随后,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宣布比赛正式开始,与会领导共同鸣笛。
本届赛事含4个不同组别,蜂鸣声响起,各组依次开赛,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分秒必争。最终西安交通大学斩获男子四人双桨第一名。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一队荣获女子四人双桨第一名。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取得混合八人单桨第一名。当日下午,陆上赛艇测功仪比赛在天津市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西安交通大学再次荣获陆上测功仪四人接力赛冠军。
7月22日当晚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颁奖活动,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参赞、主任诺茹·胡达女士(Nurul Huda),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林伟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一处项目主管朱凯,天津邮轮游艇协会会长苏建民,天津学生赛艇联盟名誉主席沈家聪,天津邮轮游艇协会创始会长李培生,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仲权,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等出席仪式,并为获奖队伍颁发奖杯。经过积分换算,朱拉隆功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荣获此次赛事铜奖,同济大学和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摘得银奖,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并列获得金奖。颁奖晚宴上,来自国内外的各高校在现场表演独具家乡特色的歌舞表演,塑造了一场国际文化交流的盛宴。
据悉,天津大学牵头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至今已拓展至8国26所高校。天津大学海洋学院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以赛艇为媒介,通过沉浸式运动体验,推动了中国与东盟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等多方面的深入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