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李爱锐:百年苏格兰体育传奇纪念展”在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旨在纪念李爱锐于1924年巴黎奥运会夺冠100周年,以及苏格兰与中国悠久的人文交往。
本次活动由苏格兰政府驻华办公室、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天津市体育局共同主办,天津市体育博物馆承办。
活动现场,苏格兰政府驻华代表向天津市体育博物馆赠送了李爱锐写给朋友信件的复制品,信件中描述了他在天津生活的情况。现场嘉宾共同为本次展览揭牌,宣告这场特殊的展览正式开启。
被称为“苏格兰飞人”的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苏格兰传教士家庭。1907年,5岁的李爱锐随父母返回苏格兰。李爱锐有着超人的体育天赋,1924年他参加了巴黎奥运会,在男子400米赛跑项目中夺得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奥运会夺冠后,李爱锐于同年从爱丁堡大学毕业。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 of Fire)》便取材于这个故事。
1924年晚些时候,在他运动生涯的巅峰时期,李爱锐回到中国,成为天津新学书院(原天津市第十七中学)的化学教师,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师生涯。李爱锐在课堂内外都展现出鼓舞人心的力量,并为他所居住的社区提供关怀与支持。在天津,他弘扬体育精神,倡导强身健体,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天津期间,李爱锐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培养人才方面。他衷心地希望贫穷落后的中国能够尽快发展起来。当时学校的体育活动全部由他来统筹安排,他要求学生体学并进,不但要学习好,身体也要强健。在天津教书期间,李爱锐培养出许多中国青年运动员,如“三铁”运动员刘福英、跳高选手吴必显、足球守门员丁煦春、足球前锋赵洪林等。相继组建足球队、篮球队、垒球队、棒球队、乒乓球队、网球队、排球队,参加国内外体育赛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1926年,天津地方当局就民园体育场的改造问题咨询李爱锐,他根据伦敦斯坦福桥球场的蓝图提出了建议并得到采纳。1929年,李爱锐在民园体育场举办的万国田径运动会上,击败了500码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运动员弗尔萨,夺得了他运动生涯中的最后一枚金牌。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1941年,李爱锐设法将怀孕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送到了加拿大。李爱锐本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前往加拿大,但他拒绝离开中国,因为他希望与他的学生在一起,支持中国人民。
1943年,李爱锐被日军关押在潍坊的潍县集中营。尽管条件恶劣,但他仍然积极组织活动和体育赛事,并向年轻人传授科学知识,以培养他们的技能,点燃他们对未来的希望。1945年,李爱锐因脑瘤死于集中营,年仅43岁。
直到今天,李爱锐非凡的一生与他的所作所为仍在激励着人们,以激情、同理心和正直对待人生。
苏格兰政府驻华代表柯春娜(Catriona Radcliffe)表示,“李爱锐的故事是连接苏格兰和中国人民的纽带——他是苏格兰的代表,但他出生、生活在天津,去世于潍坊。他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员和国际橄榄球运动员所取得的体育成就激励了几代人,甚至成就了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庆祝他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夺冠100周年,也是庆祝我们通过体育和友谊建立双边关系,铭记曾激励过他的价值观。”
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李珊则表示,李爱锐是苏格兰孕育的最知名、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运动员。夺得奥运冠军后,李爱锐回到出生地天津,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他不仅是奥运精神的传播者,也是中英友谊的使者。“这位‘怀着中国心的苏格兰人’将和平、友谊、崇尚体育运动、拼搏进取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了更多中国人。”
本场纪念活动的举办地——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就坐落在李爱锐参与建设的民园体育场,后改建为民园广场。推开一扇窗,可以看到许多天津市民和外地游客正享受着夏日美好的阳光。在椭圆形跑廊,许多人正在跑步锻炼身体。还有许多市民正在拍照打卡,记录惬意的生活片段。
李珊不无感慨地表示,在李爱锐生活的年代,举办奥运会还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而如今,这个梦想早已变成现实。“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前夕,我们在这里举办展览,就是希望借此缅怀这位奥运冠军的风采,感念他对天津人民的深情厚谊,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在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内,本有一片区域专门用来介绍李爱锐,这位来津传播奥运火种的传奇人物。如今,“李爱锐100周年纪念活动”展区,更是详细介绍了李爱锐的传奇经历。在展区的中央,矗立着苏格兰政府驻华办公室赠送给天津的铜制纪念牌,上面这样写道,“谨以此牌纪念出生于天津并在1924年荣获奥运冠军的‘苏格兰飞人’李爱锐。他的杰出一生和体育成就,与他的激情、同理心和正直以及苏格兰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被永远铭记。一个传奇,一种传承,一生的启迪。”